第285章 我有个朋友(1/3)
这个朝代太过恶心,他们后人的嘴脸,叶修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腹中翻涌。
至于清朝的汉人臣子,好的没几个,以奴才自称。
还要获得皇帝的欢心,才能获得奴才的资格。
汉人跪天跪地跪父母,在宋以前,哪有跪皇帝的?
哪儿有拍马屁求着当奴才的?
知识分子的道德和尊严下限,是天底下第一等低的。
清朝大臣的奴才相,更是最低等中的第一流!
实在是太恶心了!
有了这批中层管理人员,之前的管理压力骤减。
但叶修仍旧看到了隐藏在当前村子的隐患。
等农收完毕,需要组建相对完善的管理机构了。
毕竟村子现在人多了,管理要专业化,大包大揽,混在一起容易遗漏,容易出问题。
当前领地的发展,以夏收和种田为主,以继续开发铁河为辅。
叶修、诸葛亮、房玄龄三人,负责田间的事情。
诸葛瑾者带着杜如晦,以及三支拥有水电枪的小队,去了铁河边,开河塘,建村落。
以及最重要的,在铁河东岸,修建供应大量工人住宅的居所,大型的石屋和石质建筑物。
这是负责炼铁的石头屋子。
铁矿的开发不是头脑一热,也不是短时期就能进入动工阶段的。
需要在之前进行完整和详细科学的规划阶段,如此才能更高效的进行开发。
毕竟,修一栋木屋子,也要想一下修多大,修多高的问题不是?
却说进行夏收的叶修他们。
在收获的第一天晚上,迫不及待想要吃主粮的叶修,就召集村民们连夜将超过小麦、玉米、水稻之类的脱粒,然后铺开晾晒起来。
第二天晚上,就割了一批还泛着青的小麦,架在火上烤着吃。
大锅里里煮着青苞米,玉米的香味儿,让叶修他们馋的哈喇子都流了出来。
忍受这么久,叶修他们终于吃上了主食。
烧的小麦,烤的玉米,只能解解馋。
叶修真正想吃的,是面条、米饭、馒头、饼子之类的“主食”。
种花家的人对主食的喜爱和依恋,是刻在骨子里的。
第三天的时候,白天夏收,晚上叶修组织村民,将已经晾晒干燥的小麦、稻米、玉米等,洗干净后再次晾晒。
第四天傍晚,将洗干净,晾晒干燥的主粮,拉入东河边的瀑布下游处,用新修建的石磨,将其磨成粉。
晚上八点半,村子里火光通明,人声鼎沸。
村民们脸上挂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一个个时不时地吞咽着口水。
分布在村子四周的十二个大型厨房内,烟雾缭绕,柴火气,水蒸气,馒头香味,被晚风吹得到处都是。
实在是“饿”太久了。
厨房内,叶修现在就守在一锅馒头前,等待着馒头蒸熟。
一点村长的样子都没有。
他现在手里抓着一张刚出锅,依旧滚烫的死面饼子,是白面煎饼。
手边是冬雪刚端来的,一大盆牛肉粒、洋葱、香菜、青椒混在一起炒熟的菜。
里面还点缀着一些切成小粒的小米椒,增加辣味儿和香味儿。
叶修迫不及待地用木勺子将牛肉青椒粒,卷入白面煎饼中,然后,仰起脖子,美滋滋地咬了一口。
瞬间,鼻息间被面香填满,舌头接触肉粒和面饼,肉汁从两侧渗入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