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王康的报告(2/2)
被卸下来的煤炭露天堆放,都快堆成小山了。
故而王康他们也没打算重新训练一批拉车工,进行晚班。
王康此次写信前来,一是为了汇报工程进度。
第二个,则是想要叶修同意开启一系列新的工程。
这个工程很杂,但是,在王康他们看来,却是非常有必要的。
叶修也升起了兴趣,恢复正色,一边思考工程的可行性,一边看起王康他们的建议内容。
那就是制造水泥厂、瓷窑厂、砖厂、玻璃厂等一系列保障民生的工程。
这些工程一方面是配合领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修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消化多余的煤矿储存量。
而起铁渣本身就是水泥的原材料之一。
要最大化的利用当前领地的资源!
叶修看完报告,手指轻扣桌面,很快就下定了决心。
是该为修建现代风格的屋子,或者办公建筑,准备材料了。
虽然现阶段没法大规模量产各类钢筋,但是,能准备砖、水泥、石料啊!
大手一挥,叶修冲着门外的一个专职男性秘书,喊道:
“叫侯三和战略规划部的主要成员,过来开会!”
......
会议的目标,是针对王康他们提出的计划,而建立相应的机构,召唤相应的人手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
是的,要想完成这一系列民生工程,仍旧需要一大批人才。
虽然现阶段领地的人口突破了三十万,达到了三十二万的程度。
看起来各行各业,各类人才都有,但其实,人才储备还差得远呢。
光是职业的种类,就有1838种,华夏领地中当前连个一百种职业都没呢。
其中八九成都是农民。
烧制瓷器、水泥、砖、玻璃等,都需要相当专业的人才。
大部分是农夫,你让他们掏砖、搬砖可以,但是找寻烧砖的土壤,建造对应的工具,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成立这些工厂,看似简单,但其实复杂无比。
人员的调配,办公、工作的选址,工具的制作,后勤保障,和其他部门的联合沟通等,都需要专业的人手来干。
管理层可以抽调,但是在一线指导干活的专家,需要重新召唤。
会议由叶修主持,诸葛亮等人也参加了。
转眼就是一天的时间过去。
第二天傍晚,侯三匆匆离去。
一个战略规划部的高层官员,一身灰尘,额头冒汗,喘着粗气走入了叶修的工作室,站在叶修桌前。
叶修再次用洞察之眼判断了一下,对诸葛亮和房玄龄的提议,认可了。
这是个现代官员,叫王谨言。
二十六岁,平头,浓眉大眼,眼神坚定,看起来就充满斗志,如一团火炬。
上一世是工科和管理学博士毕业,心有大志,性格坚韧。
上一世初入官场,不懂巴结,想办事有心无力,被穿小鞋,于四十五岁时无奈辞职,后被社会人打击报复,横遭惨祸,全家被灭门。
按照洞察之眼和户籍上的记录所说,王谨言来到华夏领地已然有了半年之久,也就是诸葛亮之后,第二批召唤出的官员中的一位。
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常奋斗在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