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圣旨(1/3)
退朝后,百官依次走出宣政殿。
外头的天气不大好,有些冷冽。雪絮洋洋洒洒的往下落,霜白了一层青石阶。
关系好的大臣三三两两走在一起,小声私语今日的朝政,无非大多是在讲楚国求和之事。
身穿羽白色大氅的鬼面将军一人独行,周遭三丈地内,无人敢上前攀谈或者是借过。这位镇国大将军脾气可不怎么好,加上一身从战场上累积的煞气,那股气势也怪渗人的。
等走出了内宫的正门,三品以上的大臣可以驾车出宫,各家的马车已经停留在那里等候。
为首的那辆马车样式尊贵大气,拉车的两匹马皆是从北地上贡过来的汗血宝马,抗寒与耐性皆是上筹。
传闻北地送来的五匹汗血宝马本是欲先给镇国大将军君朔,后来大将军将其三匹当贡品转献给国君。故而,除了帝王家,这两匹汗血宝马也只有大将军府才有。
“属下拜见将军!”守在马车前的人皆是一身轻甲,动作整齐划一,说话掷地有声。他们皆是跟随君朔南征北战多年的亲兵,有一些人若是愿意,以他们的战功在朝中谋个参军职位皆可,哪用得着替人驾车守卫?
“嗯,都起来吧。”君朔的话语淡淡。
接到了主人后,两匹汗血宝马低声嘶鸣,开始从青龙门不紧不慢的离开。
不远处,老丞相并几名德高望重的大臣伫立在原地。
“如今这君朔,真是愈发势重,曾几何时,他也不过是个势微的少年。”
“宁老这话可说不得。”
“怎么,不过是说几句无伤大雅之语,难道君朔就要向我发难不成?”
“俗话说的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何况是镇国大将军那般的兵呢?”
“不知丞相认为君朔这厮如何?”
这句话后,几名大臣的目光纷纷落在了老丞相身上。老丞相是半只脚站在帝王那一块的,凡事经过他口中之言,十有八九都代表了国君的意思。
老丞相抬手扶了扶头顶的乌纱帽,上面已经落了不少的雪絮,“雪就要落得大了,诸位不妨早些回去歇息吧。”至于地位和他平起平坐的镇国大将军君朔,却是只字未提。
*
汗血宝马拉着的马车驶出了皇宫,往街市上走去。然而还没有走到将军府,负责驾车的侍卫肩膀上忽然落下一只白鸽。
“启禀将军,有暗卫来报,明公公带着两名御前侍卫从玄武门出去了,方向似乎是要去将军府。”
明公公是大昼国国君身边的红人,亦是宫中宦臣之首。有什么事能让他亲自出宫去办,大概也只有国君的圣旨。
这离早朝刚下没多久的功夫,就赶过来送圣旨,莫不是那位国君又想出兵楚国?君朔的眼底掠过几分嘲讽。
人至暮年,那位国君依旧是野心未改。不过这些与他有何干系?他只需要再镇守大昼国三年,日后大昼如何,也与他无关。
可君朔怎么也没有料到,那名国君竟是走了这么一步棋。
“圣旨到,镇国大将军君朔接旨——!”明公公尖细的嗓音在将军府前厅响起。
从屋外带进来的寒气未退,君朔单膝跪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国大将军君朔年轻有为,护国有功,朕心中甚慰。又念将军征战多年,无佳人陪伴,委实孤独。特将楚国和亲赐给将军,望佳偶天成,喜结良缘。钦此——!大昼七年,十一月六日。”
这一道圣旨念完,整个将军府的前厅已经陷入了死寂。
负责传达圣旨的明公公捏了一把冷汗,却不得不维护皇家威严,挺直了腰板低声催促,“镇国大将军,您快些接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