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繁体版

第8章(2/4)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我都没把这往深里想,这些过去时代的残留物,和“学大寨”、“农业机械化”的标语一样,都是历史课本上的过去,和我们毫无瓜葛。

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中国也迎来了它“科学的春天”。当时我们中小的还在牙牙学语,大的也是懵懵懂懂,对周遭一切重大的变故几乎一无所知。但这些变故对我们日后的生活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日益发展的教育意识将我们推向了现在无数个中国孩子正行走着的轨道: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只不过一开始,那种“赢,就要从起跑线上开始”的竞争意识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强烈和普及,我们因而也幸运地保留了有洋娃娃、有户外游戏,可以自由放风筝的童年。

老实说,我对我们这一代没什么可以抱怨的。童年的时候,我们继承了上一代的“理想”,在以后的岁月中,又发展了自己的“现实”。我们的成长伴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开放搞活的经济虽不曾理论性地影响我们,却实质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换句话说,枯燥的理论并不能充实我们当时太过简单的头脑,可实质性的操作却日渐丰满了我父母的钱包,从而也使我的零花钱得以“翻身求解放”。从父母的故事里,我们知道了“上山下乡”,从实际生活中,我们接触到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事物。谁会讨厌变化多姿的生活,尤其是这变化还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说到青春,我会首先想到1994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校园民谣。我还清楚地记得在高二文理分科前的最后一次班会上,全班同学是何等惆怅地唱着《同桌的你》。那时候我们眼中的青春,就像高晓松和老狼所表达的,有着难以把握的现在和无法预料的未来。

我还想起大二时听过白岩松的一个讲座。席间有人提问:“什么是理想主义?”白岩松的回答是:“理想主义者就是看见墙上写着‘相信未来’就会热泪盈眶的人。”台下哄然大笑,觉得理想主义者的感情未免太过充沛。换了是我们会怎么想?我会想:“为什么?是谁的未来?” ……既然我们现在的社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强调个性化,每个人的想法也不尽相同。或许还会有人愤愤然:“为什么要在墙上写字?简直就不讲社会公德。”很少有人会流泪了,除非他患了沙眼,迎风流泪。

我们这一代(2)

在那次的讲座上,还有人问:“您认为我们这代人成长后,社会将有何不同?”白岩松的回答是:“会多一些现实主义,少一些理想主义。”这我信,80年代的大学生手擎理想主义的大旗,唱“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90年代的大学生,腰别BP机,唱一切流行和不流行的歌曲。你不能指责我们没有理想,只不过我们的理想不是当年的理想主义者以绝望的手势想要抓住的愈加远去的背影,我们的理想更加真实可信,切实可行。

我们这一代人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按部就班地攀爬教育的梯子,以求获取成功。在圆满地完成了小学-中学-大学的转变后,各种各样的考试接踵而至。考英语四级、六级、专业八级、考研究生;考TOFEL、GRE、GMAT;1993年,我的一位师姐考上北京大学,大一过了四级,大二过了六级,大三考了TOFEL,大四考了GRE,毕业后和男友双双获得出国的机会。她功德圆满的那一天我们都赶去祝贺她,她却表情落寞地说起她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太过按部就班。大家绕着北大未名湖转了一圈,唏嘘一番后问起各自的打算,也不过是考研考托,才发现自己也被套在这个圈子里,这个我们心甘情愿要跳进去的圈子。

据说在80年代曾有二十余万本《人论》流传在大学校园里,我无缘躬逢彼时的盛世,我们人手一册的“红宝书”是《新东方词汇》、《最新托福词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