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繁体版

第214章【正文完结】(2/4)

了大夫开了药,莺儿给宝钗喂了药也不见醒。只得抱着贾蓁守在床前,日夜不敢合眼。贾蓁的哭声撕心裂肺,宝钗在混沌中听见,竟渐渐清醒过来。

她睁开眼,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和幼子哭红的小脸,心中一片冰凉。宝玉弃她而去,她何必再为这样的人伤神?只是这京城,终究成了伤心地。

“妈,我们走吧。”宝钗轻声道。

薛太太一愣,随即含泪点头:“好……回金陵去,总比在这儿强。”

重阳节那日,宝钗的病总算好了。她将接的绣活一一做完,去绣坊结了银子,又写信给金陵的堂弟薛蝌,托他安排住处。商队启程那日,她向邢氏和王熙凤辞行,带着母亲和贾蓁,丫鬟莺儿登上了南下的马车。

,宝钗回头望了一眼城门,心中再无波澜。

京中宁国公府,襄宁大长公主得知宝玉丢下宝钗和幼子出家了,对身旁的映雪叹道:"荣府那个宝玉,真真是没担当。倒是这薛家丫头"话未说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而此时百里之外的马车上,宝钗正翻开新买的《女诫》。她看了几页,突然轻笑一声,将书册扔出窗外。书页在风中哗啦作响,像只折翼的蝴蝶,最终落在解冻的春泥里。

宝钗一行女眷跟着商队赶路,再苦也坚持了下来,没生病,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当马车驶过金陵城门时,贾蓁突然指着远处喊:"娘,花!"宝钗顺—荒废的官道旁,一株她搂紧孩子,轻声哼起幼时母亲教的童谣。薛太太靠在她肩上,

十月的京城,后花园的荷花池畔,蝉鸣声声,却掩不住正厅里传出的欢声笑语。

襄宁大长公主端坐在紫檀木雕花太师椅上,满头银丝梳得一丝不苟,插着一支赤金点翠凤凰步摇。她那双已有些浑浊却依然锐利的眼睛,缓缓扫过满堂儿孙。厅内摆了十来桌宴席,她的五个儿子、十五个孙子、一个孙女、一十多个重孙重孙女,还有那些儿媳孙媳们,济济一堂,正在为她庆祝八十大寿。

"祖母,您尝尝这个。"长房长孙媳端华郡主捧着一碟水晶糕,恭敬地递到襄宁大长公主面前。

襄宁大长公主微微颔首,却没有伸手去接。她清了清嗓子,厅内立刻安静下来。连最调皮的五岁重孙也乖乖闭上了嘴,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望着这位威严的曾祖母。

"今日叫你们来,不单是为本宫过寿。"襄宁大长公主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本宫老了,该安排的事,也该安排了。"

宁国公贾攸立刻站起身:"母亲何出此言?您身子骨硬朗,定能长命百岁。"

襄宁大长公主摆摆手,示意他坐下:"本宫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太医说了,本宫这是油尽灯枯之象,撑不过这个冬天。"

厅内顿时一片哗然。几个年幼的重孙女开始啜泣,被各自的母亲轻声安抚。襄宁大长公主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她这一生,从皇室公主再到如今儿孙满堂,值了。

"肃静。"襄宁大长公主轻轻敲了敲手边的龙头拐杖,那是先帝赐予的,"今日本宫要分家。"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厅内炸开。分家,意味着宁国公府这个热闹了六十余年的大家族,将一分为五。襄宁大长公主的五个儿子——现任宁国公贾攸、太子少傅贾敬、刑部尚书贾啟、都察院都御史贾放、江苏布政使贾牧——面面相觑,却不敢出声反对。

"本宫的嫁妆这些年也陆陆续续添了不少东西,都在这里。"襄宁大长公主从袖中取出一卷纸卷,递给身旁的大丫鬟映雪,"先说宁国公府的家业,按照惯例,是嫡长子占七成,但是……攸儿,本宫这回要偏心一次了。"

贾攸几兄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