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499(11/14)
“殿下,你少说话,圣上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若不是在朝堂之上,武弼真想把章召谋这个废物老师给踹死。
自从李显横空出世后,堂堂国师就屁用没有,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李显越是风光,武弼心中就越是百爪挠心,不让他说话,他几乎就快要气炸了 。
武帝这才看着李显,说道:“李爱卿,把你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让群臣们听听什么是铸币司,什么是大武通宝,朕也是虚心求教啊。”
“圣上言重了,微臣不敢当。”
客套一番后,李显便开启了演讲模式。
“铸币司负责铸造统筹管理所有武朝货币,开设朝廷直属的钱庄,遍布郡县各地,为百姓提供存贷需求。”
“百姓能用劳动挣到钱,就能买到粮食,能用粮食换钱,就能买衣服买农具买油盐,他们就会努力耕种,种棉织布,各地官府就不用疲于镇压流民起义,大武王朝将从此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圣上也会受万民爱戴,百世流芳!”
别说武帝听得热血沸腾,就连满朝文武,也是聚精会神的听着。
公孙敖对经国之术也是自认精通,但没想到李显能提出来这么多新的概念。
比如存贷需求这个东西,他活了五十多岁,闻所未闻。
但他凭借管理整个国家的经验判断,这是可行的良策。
第五百一十章 510
“李爱卿,快给我们解释下,武朝通宝是什么意思。”武帝迫不及待地问。
他两眼放光,从未有过今日的激情澎湃。
第一次感觉摇摇欲坠的王朝,快要被李显这个新晋大才给稳住了。
“武朝通宝的意思是,此币全国流通,而且只有四种标准,不像碎银那般重量尺寸不规则,每次都要过称。”
“铜币以后就不用过称,直接使用了吗?”
“是的,圣上,我的奏折里都写明了,这四种标准分别是,大额银票,金铜贯币,青铜株币,紫铜钱币,十钱等于一株,十株等于一贯,一贯则等于一两银子。”
“币值越高,炼制工艺越精细越独特,民间造假也越加困难。”
“这是按照目前武朝的银两购买力推算的,日后兑换银两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武帝摸着胡子,听得十分投入。
但与其他大臣一样,依然是似懂非懂,比如金铜是什么,闻所未闻,民间真的造不出来吗。
“看来李少傅把这些细节都想得很透彻,朕也不再过问细枝末节,把铸币司交给你,也就放心了,你尽管放手去干,谁敢阻挠,就是与朕作对,与大武王朝的黎明百姓作对。”
一直在观察形势,没敢吱声的张国丈,此刻确实急眼了,连忙站出来说道:
“圣上,老臣也觉得操之过急了,此事事关重大,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应该由内阁商讨后再做决定。”
武帝当然知道他要放什么屁,便问道:“国丈觉得还有什么事没解决,不如在朝堂之上,告诉李少傅。”
国丈转头看着李显,说道:“李少傅,众所周知,银两稀缺,不可再生,才能作为货币流通,而铜矿到处都是,产量极大,现在武朝的铜产量都是过剩的,请问如何让天下信服,并且使用铜币。”
李显抱拳说道:“国丈,朝廷货币依靠的是朝廷信用背书,以天下银两为锚,并不是随便铸造的,数额都会受到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