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脖子上挂着一条粗粗的金项链,看上去颇为有些凶神恶煞。他是兴山农场的场长倪洛河,说起话来一股子土匪味儿。 村民们鄙夷地看着他,鼻子里哼哼着一股气儿。就是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拉拢政府的那些官员,骗他们签拆迁合同!现在,这些村民都巴不得廖家不要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补偿款,那么,他们也就可以跟着闹一闹,提高拆迁补偿了。 梁晓素转过头不经意地看了他一眼,看到梁晓素的眼神,他一下子有些发憷,没有再吭声了。 需要这么对他们说话吗?梁晓素有些愠怒地看着他。为什么我们的基层官员对待老百姓就不能慈祥和蔼一些?非得像对待仇人一样恶语相向?! 梁晓素很不喜欢这样的官僚作风。 百姓是你的衣食父母,不说我们得把他们当上帝对待,最起码应该平等对待,而不该总是高高在上,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其实,很多事情,老百姓最看不惯的,就是政府官员的这个吊毛态度!原本可以好好相谈的事情,被某些人这么一弄,气氛就完全变了,全然走向了反面! “哪位是廖海林大哥?”梁晓素笑着问道。 “我是――”人群中站出来一位年近六十的高大男人,“梁书记,有什么话,我们屋里谈――” 廖海林似乎发现了今天这位梁书记与往日那些人的不同之处,比较友好地邀请她进去谈话。 梁晓素点点头,笑着说:“好的,谢谢――” 说完梁晓素转过头,看了看于少锋,万海军,刘小毛等人,几个人于是跟着梁晓素往里面走去。 梁晓素刚走几步,忍不住抬起头仔细看了看眼前这栋房子。 这栋三层的钢筋混凝土的楼房,看起来很新,建筑面积也挺大的。 从一楼的房子结构来看,很明显这是廖家三兄弟合建在一起的房子,有三间大门脸,每间大门脸的旁边都有一间厢房,这是余河人建房子的基本格局,那就是要有一间大厅堂,两间大厢房,厨房一般放在后面。廖家三兄弟连着建的,每家大概占地面积有七十多平,这栋三户连起来建的三层小楼,其实是一排的感觉,看起来很大,梁晓素初步估计,每层楼的建筑面积超过了两百平米,也就是三户人家平均占地大概七十多平米,三层楼加起来的话,那就六百多平米,每户占有的建筑面积有接近两百平米! 确实是好大的一栋房子! 看廖家三兄弟建房子的格局,就知道廖家三兄弟感情很好,不然不会这么联排建在一起。 就这么初步一分析,梁晓素觉得,政府开出的安置和补偿条件,廖家人实在是不可能满意的,就是现在她即将要说的这个方案,再补他们六十万,他们也断然不会同意的! 不过,既然已经来了,那还是得硬着头皮和廖家人谈一谈,虽然知道不太可能有什么结果,但是,还是要好好谈谈,也能试探试探廖家的人口气。 梁晓素继续往里面走,来到正中间的那间大厅堂里。 这个普通农家的厅堂,却是有些不太普通。看得出,这个家里已经和城市接轨了。 大厅堂里和城市家庭一样,进行了装修,铺上了磁砖,还吊了房顶。墙壁上挂着一些山水画什么的。厅堂比较大,放了一套木沙发,一个大彩电,中堂那儿放了一张大神龛,上面摆放着一尊观音像,观音像的前面放着有些水果贡品,还点燃着两支香烛。 看这样的摆设,廖家人在信佛。 梁晓素第一次走到这样的厅堂里。和一般普通的农家是很不相同的。 “梁书记请坐!”廖海林说道,请梁晓素在东边那张单人沙发上坐下。 “于县长,万局长,刘局长,请坐――”廖海林请大家一一坐下。 接着一位中年妇人从后面走了出来,给大家端来了茶水。 “梁书记,喝茶!”女人很是客气地说道,恭敬地把茶水端放到了梁晓素跟前的茶几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